科技

70年前中国摄影大赛官网回顾幻灯片时代的辉煌与消逝

在那个年代,摄影不仅仅是关于捕捉瞬间的艺术,更是一门复杂而精细的技艺。每一次曝光,都需要谨慎,因为反转片的曝光宽容度窄且一次成型。

早期摄影家为了看到那份“能拿到手里观赏的成果”,除了冲洗出相片,还有一个重要工具——反转片,它也被称为正像效果。然而,在反转片问世之前,与摄影相关联的大尺寸教学幻灯片已经广泛流行,但它主要用于教育目的或是西方富裕家庭作为娱乐方式给小孩子观看。

幻灯片在中国确切时间难以追溯,但肯定比照相机晚出现。因为放映幻灯需要电源产生的光源,所以普及起来要慢一些。而照相机可以在自然光下使用,因此更容易进入民众的手中。

当年的超大尺寸教学幻灯片风靡一时,它们是由照片制成,用来讲授地理课或其他科目。在詹天佑的一些回忆录中,他提到了在美国使用这些幻灯的情景,这表明早在1870年代,幻灯就在美国就已经不是新鲜事了。

虽然那些时候可能用的还不是化学胶片,而是玻璃介质,现在留存下来的是非常少。但如果有人保存着几块老旧玻璃底部的古代幻灯,那无疑是个值得骄傲的事物。

此外,还有一种手绘幻灯,其实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电影,但它们能够达到8英寸甚至更大的尺寸,以供多人欣赏,而且画家可以用彩色颜料进行创作,让图案和颜色的表现更加丰富多彩。这使得早期的幻灯虽然与摄影关系不大,但同样对图片传播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随着电视技术发展,大尺寸教学幻镜逐渐退出了人们视线。对于普通观众来说,特别是孩子们来说,彩色幻镜并没有输给电影,它们能够在教室、公共场所放映,并且有条件的人还能将其带回家中放映。在那个没有电视普及的时候,在家的“视觉享受”只有这些彩色 幻镜提供,这样的吸引力并不亚于看电影。

现在仍然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反转片,由于跟传统的直式胶卷一样都是正像效果,有许多人称之为彩色正像。当年拍摄这类材料耗资巨大,一般人想要拍出这样的作品都很困难。而且,即便冲洗成功,也需要专业人员才能完成,而且成本极高。

最后,我们不得不感叹,当时的手工上色的手绘幽灵面具真的太美妙了,不仅因为它能让画家自由发挥,而且题材也十分丰富多样,而这一切都让现代人望尘莫及。如果你幸运的话,你可能会找到一本只卖一角七分的小册子,其中包含大量珍贵的手绘幽灵面具,让你品味那段历史时期独有的魅力。不过,如今手机摄影已如此普遍,以至于谁还记得从放大机里出来的小照片?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