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硬件的背后:是真的“智”吗?科技小发明,手工简单,但反变成智障硬件?
智能硬件,这个时代最热门的话题,它不仅在市场上占据了高位,而且吸引了大量的资金投入,大大小小的智能设备制造商应运而生。所有这些开发者都描绘着一个充满了各种智能设备的美好未来,然而,我们要问的是,这样的未来真的存在吗?
什么是“智能”呢?根据百度百科上的定义,“智能”泛指对人类的一个描述。而人创造出来具有智慧功能的机器当然应该被称为人工智能。人工智能,是对人的意识、思维过程的一种模拟。在这个基础上,小编想提醒你,你家的那个所谓“智能灯泡”,能否真正地思考?
记得以前,当我们谈论到第一台真正被认为是有“智慧”的电子产品时,那就是电视机。当它从嵌入式系统转向安卓操作系统之后,就被冠以“智能电视”的名号。此后,一系列新的标签层出不穷,如冰箱、洗衣机、电灯泡等,都自称为“ inteligent”。但它们又凭借什么来获得这样的称号呢?
起初,它们只是将安卓系统安装进去,比如安卓微波炉。但随着时间推移,为了节省成本,厂家开始优化(缩水)这些硬件,使其变得只适合特定的用途,即使连网和通过手机APP远程控制也是如此。小编不得不感慨,不就是早就有的开发板加上一些额外模块嘛!
当我了解到这一点,我内心感到震惊,就像数以千计草泥马在奔腾一样。我感觉整个领域都是黑暗无光,每个人都好像受到了一种心理阴影一样。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把各种设备配备上手机遥控功能,那么它们就可以叫作“smart devices”了。这确实方便了一些懒惰的人,但对于那些能够伸手按开关或旋钮的人来说,这并不是问题。
关键的问题在于众多厂家的数量不断增加,每天都会有新的小伙伴加入这个行业。不过每个厂家都有一套自己的APP,让消费者无法轻易地管理他们的手中众多设备。这是一场谁也不能独大的大战,每个品牌都不兼容其他品牌,只顾自己做事。
就在此时京东微联出现了,它宣称能够解放我们从无数遥控器之苦,并支持几乎所有类型的设备。但当我深入研究之后,我发现即便京东,也不能保证完全兼容我的某些设备。这让我突然明白过来,这不过是一个集体合作而已,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整合。
如果行业能够建立统一标准,那么公平竞争就会更加明显,而那些试图利用混乱局面获利的小公司也会逐渐消失。最后,最终会剩下真正值得信赖和使用的一些产品,而那些尝试欺骗消费者的则将迅速退出历史舞台。
最后一点,我想说的是:“科技以人为本”,这是诺基亚曾经坚持过的一个信条。如果今天我们的技术产品还没有达到这一点,那么很多制造商已经走上了错误的道路。真正优秀的人类中心设计应该是人们感觉不到却真实有效,因为它已经融入到了我们的生活中。我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忘记电灯需要开关来控制的事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