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

张雪峰谈人工智能2005年液晶电视走势预测在社会中的应用与展望

在2005年,中国的液晶电视市场预计将展现出四个显著特征。首先,市场规模将持续快速增长。在过去几年里,中国的液晶电视市场一直保持着每年的300%左右的增长率,并且预计到2008年,这一增长趋势将会持续至少四年时间。

其次,大幅度降价仍将是这一年份的一个主要特点。对于最具代表性的15英寸和30英寸两种规格的液晶电视来说,预计在2005年,它们的价格将会大幅下降。例如,以目前均价4500元为例,15英寸的液晶电视可能会降至3000元以下,而某些品牌和型号甚至可能突破1500元;而30英寸型号则可能从目前均价1.4万元下降到1.1万元,有些品牌和型号还可能低至8000元以内。此外,还有其他规格也将伴随不同的价格调整。

这些价格的大幅度下跌主要由三个因素驱动:首先,全世界对面板供应能力的大量增加,使得到2004年的下半期,全世界面板基本上就实现了供求平衡状态。而到了2005年,又有至少两条六代面板生产线投入生产,并且七代面板生产线也不排除有投产可能性。这意味着全球面板供应能力再次得到加强,从而导致成本大幅减少,因为我们知道,在整机成本中,面板成本占据50%到70%,当它发生变化时,对整机价格影响显然巨大。

其次,全世界各国电视制造商和销售商都在积极拓展他们在液晶电视领域的地位,为促进市场发展,他们采取了一个接一个地进行定价战略来刺激消费者的购买欲望。此外,由于彩电制造企业规模化生产能力迅速提升,也自然带来了单机成本的进一步压缩,为更大的价格压力提供了实际基础。

最后,30英寸液晶电视逐渐成为主流产品。在当前中国市场中,小屏幕产品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但这种情况正在发生转变。未来,我们可以看到这个趋势继续推进,最终形成以30与15英寸两个规格并驾齐驰、互相补充、共同繁荣起来的情况,其中30英寸所占比例更为明显。这一点不仅反映了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的一种趋势,即家庭中的客厅普遍使用的是30英寸大小的人工智能显示器,而卧室则倾向于20英寸尺迹显示器;同时,也表明随着技术进步,小尺码屏幕(如15英寸)逐渐退居二线,只适合用于较小空间,如书房或厨房等区域。

然而,这一切成就背后,还隐藏着民族液晶产业发展道路上的艰辛挑战。一方面,我们还未能突破核心技术及自主知识产权技术这道难关,这直接决定了我们未来的竞争态势。一方面,我们国内企业尚未构建起完整产业链,在关键环节如芯片开发与应用上,与韩国、日本等国家相比仍处于劣势。不论是在产品质量还是供应能力上,都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即使像上汽通用、京东方这样的企业尝试进入这一领域,但它们在产品层级以及提供服务水平上依旧落后于国际领先者。这提醒我们,要想提升我们的竞争力,就必须不断创新,不断追赶科技前沿,同时建立起能够抵抗国际巨头冲击的一体化产业链。

你可能也会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