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底的瓜果成熟,微博上关于某明星再婚的话题似乎为薇娅和王力宏带来了新的曝光度。尽管如此,这也凸显了移动互联网和社交媒体对名人的隐私透明度的影响,以及虚拟偶像代替真人的论调再次响起。粉丝们不再需要担心像周杰伦一样对虚拟偶像感到紧张,因为它们的人设永远不会崩溃。
接下来,我们将探讨几个关于虚拟人相关的概念,分析如何区分它们。
首先是“虚拟网红”(Virtual Influencer),它是在计算机图形软件中创造出来的数字角色,以第一人称世界观进行存在,并在媒体平台上频繁出现以增加影响力。这类似于小红书上的“AYAYI”,她是一个基于Unreal引擎开发的3D高保真数字仿真人。她作为一个机器人的身份,是她复杂故事情节的一部分,让人们感觉她更“真实”。
然后是“虚拟主播”(VTuber),这是在流行视频平台直播生活的人物。绝大多数的是动漫角色,他们使用一系列消费级动作捕捉技术来实现。而如B站上的菜菜子Nanako,她虽然有动画面孔,但背后的人是蔡明老师,可以与粉丝互动交流,这种方式比完全依靠AI更接近现实。
接着我们来说说“人工智能”(AI)。它指的是在机器中模仿人类智能,这些机器被编程以表现出与人类思维相似的特征,如学习和解决问题。央视网络春晚上的小小撒就是一个人工智能,而Alice则是一个由AI驱动的聊天机器人。
最后还有数字化身(Avatar)——在游戏或社交媒体中的特定人物头像或形象,它们可能成为元宇宙的一部分。在社交平台上,比如Snapchat的Bitmoji和Apple的Memojis,都可以算作数字化身。
随着虚拟人行业迅速发展,保持词汇量更新至关重要。如果你想自己创建一个数字化身、与网红合作或者只是想要了解这些存在,那么理解虚拟网红、虚拟主播之间差异将帮助你做出更智慧决策。
最后,不得不提到最早期的一批真正意义上的虚拟偶像,如初音未来和洛天依,它们通过采样真人的声音,结合合成技术完成创作。在2007年诞生的初音未来,也成为了第一个拥有环球演唱会的大型虹彩歌姬,一举成为当之无愧的地位标杆,全息图也是其表演时所使用到的技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