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移动场景的日益普及和性能需求的提升,轻薄本电脑在日常办公、网页浏览、影音娱乐等多元化场景下的使用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全面检验这些设备的移动体验必须更加贴近用户真实使用环境。理论性能测试与实际体验之间存在差距,而真正考量移动场景下的性能,则需要在不插电情况下进行测试,这往往被忽视。
既然移动场景成为轻薄本关键应用之一,“不插电”表现也成为了用户选择标准之一。最近,英特尔展示了搭载第11代酷睿处理器的轻薄本在真实工作环境中的插电和不插电两种情况下的性能测试结果,并将其与搭载AMD锐龙4000系列处理器的产品进行对比。
通过对中美德三个国家笔记本电脑使用习惯调查,英特尔发现70%以上时间都涉及多任务操作,如办公、上网浏览、观看视频或图片创作等,因此他们选择了针对生产力工具、网页浏览以及内容消费和创作这三方面进行基准测试。
英特尔还指出,在相同条件下进行两种平台的比较,如开机即测状态保持一致,屏幕亮度设定相同等。在五款设备中,有四款来自微星、联想、惠普以及英特尔NUC,以第11代酷睿平台为代表;另一款来自联想和惠普,以AMD锐龙4000系列为代表。
Mobile Mark 18测试主要考察续航能力和性能表现,其中平均值显示搭载AMD锐龙4000系列处理器的笔记本有约7%更长续航时间,但此时可能牺牲了较高的CPU性能。而PCMark 10 Applications测试则揭示,在插电与不插电情况下,不同平台间差异并不大,但AMD在此方面出现了38%甚至48%降低的情况。此外(SYSMark 25综合生产力) 和复杂Excel图标转入Word(PPT转PDF)两个实际应用场景均显示出类似趋势:对于英语系统,它们分别呈现最多20%用时增加,对于Word文档转换为PDF,以及Outlook群发邮件,还有14%-24%变化。
最后,通过监测处理器运行过程中的功耗曲线分析可以看出,即使是在没有工作负荷的情况下,也会有供电压降低的问题,这可能是导致AMD平台产品在不插电情况下相比于英特尔显著性降低效能的一个原因。此外,由于限制功率输出以延长续航时间这一做法也是影响到用户体验的一个因素。这也意味着虽然AMD提供了一些优势,比如更好的续航能力,但它仍需进一步优化以满足现代商务人士对于可靠性、高效性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