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硬件的背后隐藏着“反变智障”现象:它们为什么似乎不够聪明?在十大高科技行业中,智能设备声名远播,它们似乎能满足我们对未来生活的所有期待。但是,我们真的理解这些所谓的“智能”设备吗?
据百度百科定义,智能泛指对人类的一种描述,而人工智能则是模拟人的意识和思维过程。那么,您家里的那个能够调节亮度的小灯泡是否真的具备思考能力呢?
回忆一下,当初被称为最早的“智能设备”的其实就是电视机。当它从嵌入式系统转向安卓操作系统,就被冠以“智能电视”的新称号。随之而来,一系列带电或不带电的家用电器都加入了这个行列:冰箱、洗衣机、灯泡、烤箱和微波炉等,但它们又凭什么自称为“智能”呢?
起初,只是在把安卓系统塞进这些电子产品里,比如安卓微波炉。然而随着成本压力,厂商开始优化硬件,使其变得针对性强,以至于仅仅通过WIFI连接和手机APP远程控制,这些便被认为是活生生的开发板加上各种模块。
当我了解到这一点,我内心感到崩溃,就像千万头草泥马奔腾一样。我感觉整个技术领域都充满了黑暗,并且产生了心理阴影面积。在这样的乱象面前,我不得不怀疑:“难道不是这样一款简单的开关就能让我的生活更加方便吗?”
真正的问题并不在于是否懒惰,而在于每个厂家的APP无法兼容其他品牌,这导致市场竞争愈发激烈,每个厂家都想独霸这片巨大的市场。这时候京东微联出现了,它承诺可以帮助我们摆脱无数遥控器,但即使如此,也有部分主流产品没有出现在支持列表中。
这种情况让我意识到这是一个骗局,只不过是合作伙伴整合而已,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统一标准。只有当行业建立起公平竞争的基础时,才能淘汰那些试图借此机会做手脚的人。而那些真的是“智障”的硬件,最终将会迅速淡出历史舞台。
最后,让我们记住科技应该以人为本,不应只是追求外表光鲜,却忽视实质服务。如果有一天,我们能够忘记灯泡需要开关来控制,那么我们的生活才算真正地融合了科技与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