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硬件的热潮让人难以抗拒,各种设备似乎都被冠以“智能”之名。然而,深入探究,这些所谓的智能设备背后隐藏着什么呢?我们先来看看百度百科对“智能”的定义,它指的是对人类的一个描述,而真正的人工智能则是模拟人类意识和思维过程。那么,能思考吗?你的家中的每一个角落里,都有没有这样一个问题萌生?
回顾历史,我们发现最早被称为“智能”的其实是电视机。当它从嵌入式系统转变为搭载安卓系统时,便成为了一台“智能电视”。随后,一系列的电器也加入了这个行列:冰箱、洗衣机、灯泡、烤箱等,每一项都声称自己拥有了智慧。但是什么让它们能够自我标榜为“智能”呢?
答案在于它们最初只是简单地将安卓系统集成到电器中,以便通过手机APP进行远程控制。不过,这种做法并非创新,而是基于原有的开发板技术。在优化(缩水)硬件之后,将其定制为针对性的嵌入式设备,这样一来,即使连上了WIFI,也只不过是一种简化版的远程操作而已。
这样的现象,让人感到迷惑不解,不禁反问:“这不是开发板加上一些模块就可以实现的事情吗?”这种说法触动了小编的心弦,就像数不清的草泥马在奔腾一样,让整个行业显得如此虚幻无力。
当这些设备依赖于手机APP进行操作时,你会不会觉得有些懒惰?伸手按个开关或调节旋钮似乎变得困难重重。这可能只有霍金先生才乐此不疲,因为他现在只能用一根手指操控世界。
但这并不是问题的核心所在。关键在于市场上的厂家众多,每天都会有新的玩家出现,并且各自推出自己的APP,使得不同品牌间无法实现统一操作。这就是为什么京东微联声称要帮助消费者摆脱无数遥控器束缚,但实际上它只支持部分产品,而且仍旧存在兼容性问题。
这引发了小编的一次深刻领悟:行业缺乏统一标准,只有公平竞争才能显现真实情况。而那些试图借机混水摸鱼的厂商,最终将会被淘汰。如果科技真正以人为本,那么任何发展应都是为了服务用户,而非追求短期利益。希望有一天,我们能忘记打开灯泡需要开关,就像忘记使用键盘输入密码一样自然而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