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移动场景的日益普及和性能需求的提升,轻薄本正逐渐成为多元化使用环境下的理想选择,不仅限于日常办公、网页浏览和影音娱乐,还涵盖了更高性能要求的图片创作等应用。因此,要全面体验轻薄本的移动性能,便需要将测试场景与用户真实使用情况相结合。在不插电状态下进行测试尤为重要,因为这是传统评测中较少关注的一环。而“不插电”情况下的表现,也成为了用户选购时不可忽视的一个标准。
近期,英特尔在媒体分享会上展示了搭载第11代酷睿处理器轻薄本在实际移动办公场景中的插电与不插电两种情形下的性能测试结果,并对比了搭载AMD锐龙4000系列处理器的产品。通过针对中美德三国笔记本电脑使用习惯调查,英特尔发现70%以上时间用于多任务和跨空间应用,如办公、浏览网页、观看视频或进行图片消费与创作,因此,在测试时选择了贴合实际应用场景的基准测试,以及英特尔内部定制的生产力工具、网页浏览及内容消费与创作方面。
除了理论性的Mobile Mark 18测试外,英特尔还提供了PCMark 10 Applications测试结果显示,无论是插电还是不插电条件下,搭载英特尔11代酷睿处理器笔记本在生产力工具和网页浏览方面表现均有优势,而且差距小于10%;而AMD平台则在同等条件下出现了38%甚至48%的性能下滑。
此外,对于复杂Excel图标到Word文档转换以及Outlook群发邮件这样的实际操作场景来说,由于不同平台对于功耗管理策略不同的原因,在没有工作负载时AMD处理器(如Ryzen 7 4900HS或Ryzen 7 4700U)运行所需最高供电压可能会显著降低,而对于Intel平台,其供电稳定性更好,从而影响其无线续航能力。此外,这些监测也揭示了一种可能,即AMD通过限制处理器频率来牺牲一些性能以换取更多续航时间。
总结来说,从CINEBENCH R20单核至多核CPU计算效能测试可以看出,无论是在工作负荷高或者低的情况下,都不会出现明显失速现象,但是在实际应用中的整体表现差异仍然存在。这表明即便是在现代轻薄笔记本市场上各大厂商不断推出新技术、新产品,以提高手机以旧换新的需求,我们仍需考虑到具体用途以及是否满足我们的持续使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