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移动场景的日益普及和性能的不断提升,轻薄本电脑在日常办公、网页浏览、影音娱乐等多元化场景下的使用需求也在增加。为了全面检验轻薄本在各种实际使用中的移动体验,我们需要将其测试环境设置得更贴近用户真实使用场景。这意味着不仅要考虑插电情况下的性能,还要对不插电时的表现进行评估。毕竟,在许多用户心中,“不插电办公”已经成为轻薄本重要甚至是核心功能之一。
近期,英特尔在媒体分享会上展示了搭载第11代酷睿处理器的轻薄本在真实移动办公场景中的两种情况(插电和不插电)的性能测试结果,并与搭载AMD锐龙4000系列处理器的笔记本进行了对比。通过针对中美德三个国家笔记本电脑使用习惯调查,英特尔发现70%以上时间是在多个场合、多个空间内进行,如办公、浏览网页、观看视频或图片媒体消费与创作。因此,他们选择了符合实际应用需求的基准测试以及内部针对生产力工具、网页浏览以及内容消费和创作这三个方面进行测试。
英国标签系统Mark 18测试显示,即便是在续航方面,AMD平台(550分钟)略高于英特尔平台(590分钟),但在性能方面(蓝色柱状图),英特尔平台平均成绩远超AMD超过50%;PCMark 10 Applications测试同样显示,无论是插电还是不插电状态下,英特尔11代酷睿处理器笔记本与AMD相比,其差距基本不超过10%;WebXPRT 测试结果表明,在没有额外优化的情况下,不管是插电还是非充電状态下,都有较为明显的差异,而SYSMark25综合性质更强的大型工作负荷组件也是如此。
除了理论上的这些数据比较之外,我们还可以从几个具体案例来看如何影响实际应用体验。在PPT转PDF操作中,一款搭载英特尔第11代酷睿处理器机型虽然出现了一次20%用时增加,但整体来说其他机型表现稳定。而对于搭载AMD锐龙4000系列处理器设备,它们均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用时延长,最长可达29%;Word文档转换为PDF以及Outlook群发邮件两项任务同样反映出类似的趋势:即使是在极端条件下,如“Office365微软office”,即使这样的工作负荷也不足以让这些基于Intel Core i5/i7/i9 CPU 的设备感到压力太大,这些设备都能提供接近相同效率水平,即使是当他们从被充满活力的交流供给切换到由直流供给的时候。
最后,由于当前市场竞争激烈,对于那些追求最佳计算能力并且希望无缝过渡至任何位置,无需担忧是否能够完成所需任务的人来说,将继续寻找那些能够提供最终解决方案产品的是一项挑战。不幸的是,因为我们现在仍处于一个快速变化和发展阶段,所以目前无法预测哪种技术将会胜出。但我们知道,只要不断地进步,就越来越接近我们的目标——找到那套既能适应现代生活又能带来完美体验的一套技术解决方案。